记者李凡 通讯员张越报道
近日,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时代”)在宁波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创新交流活动中获评市级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获评该荣誉的农业企业,海通时代历来重视开展“四技”“五小”等职工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中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创新工作对于农业行业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海通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慈溪市龙山镇拥有核心基地1185亩,集果蔬种植、种苗培育、农产品配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智慧农业与农业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对于我们这样一家综合性农业企业来说,时时都要保持‘敢为人先’的姿态,引领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抱着“在生产线上创新”的基本逻辑,海通时代的“创新之种”也在田间地头萌芽了。一支旨在提升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的“双创小组”组建成功,“组长”由海通时代董事长“挂帅”,“组员”则引进吸收了大量农业专技人才。在“双创小组”的攻关下,据统计,目前海通时代育苗中心已形成年供种苗4500万株、可供3万亩次大田种植的蔬菜育苗能力,并依托全自动育苗流水线实现了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鲜食毛豆”这款宁波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据了解,在传统种植毛豆模式中,光采收一项就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在海通时代的千亩示范基地里,历经10余年技术研发和交流合作创新打造的5.0版本自动毛豆采收机下地投入使用,毛豆种植从耕地、开沟到采摘、运输的全流程均已实现机械化。“这一台机器每小时可以采收3亩、约1.8吨毛豆,相当于100名工人同时采摘。”海通时代技术负责人介绍,毛豆采收机自动采摘不仅节约成本,高效采摘也能压缩采摘时间,更大程度保留产品新鲜度。
今年5月,海通时代还成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宁波市劳模、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毛培成为领衔人,工作室专注于果蔬领域科技创新,现有核心骨干成员9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并由盖钧镒、李培武、方真、甘延太等4名中外院士定向把脉,共同引领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获评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对我们激励很大,创新是久久为功的事情,我们将持续发力,让‘一颗毛豆的故事’变成更多果蔬的故事。”毛培成表示,接下来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的规模和影响力,努力完善创新平台和激励机制,着力研发一系列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相关的新型产品,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贡献职工创新力量。
记者李凡 通讯员张越报道
近日,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时代”)在宁波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创新交流活动中获评市级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获评该荣誉的农业企业,海通时代历来重视开展“四技”“五小”等职工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中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创新工作对于农业行业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海通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慈溪市龙山镇拥有核心基地1185亩,集果蔬种植、种苗培育、农产品配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智慧农业与农业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对于我们这样一家综合性农业企业来说,时时都要保持‘敢为人先’的姿态,引领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抱着“在生产线上创新”的基本逻辑,海通时代的“创新之种”也在田间地头萌芽了。一支旨在提升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的“双创小组”组建成功,“组长”由海通时代董事长“挂帅”,“组员”则引进吸收了大量农业专技人才。在“双创小组”的攻关下,据统计,目前海通时代育苗中心已形成年供种苗4500万株、可供3万亩次大田种植的蔬菜育苗能力,并依托全自动育苗流水线实现了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鲜食毛豆”这款宁波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据了解,在传统种植毛豆模式中,光采收一项就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在海通时代的千亩示范基地里,历经10余年技术研发和交流合作创新打造的5.0版本自动毛豆采收机下地投入使用,毛豆种植从耕地、开沟到采摘、运输的全流程均已实现机械化。“这一台机器每小时可以采收3亩、约1.8吨毛豆,相当于100名工人同时采摘。”海通时代技术负责人介绍,毛豆采收机自动采摘不仅节约成本,高效采摘也能压缩采摘时间,更大程度保留产品新鲜度。
今年5月,海通时代还成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宁波市劳模、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毛培成为领衔人,工作室专注于果蔬领域科技创新,现有核心骨干成员9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并由盖钧镒、李培武、方真、甘延太等4名中外院士定向把脉,共同引领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获评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对我们激励很大,创新是久久为功的事情,我们将持续发力,让‘一颗毛豆的故事’变成更多果蔬的故事。”毛培成表示,接下来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的规模和影响力,努力完善创新平台和激励机制,着力研发一系列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相关的新型产品,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贡献职工创新力量。
记者李凡 通讯员张越报道
近日,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时代”)在宁波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创新交流活动中获评市级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获评该荣誉的农业企业,海通时代历来重视开展“四技”“五小”等职工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中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创新工作对于农业行业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海通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慈溪市龙山镇拥有核心基地1185亩,集果蔬种植、种苗培育、农产品配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智慧农业与农业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对于我们这样一家综合性农业企业来说,时时都要保持‘敢为人先’的姿态,引领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抱着“在生产线上创新”的基本逻辑,海通时代的“创新之种”也在田间地头萌芽了。一支旨在提升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的“双创小组”组建成功,“组长”由海通时代董事长“挂帅”,“组员”则引进吸收了大量农业专技人才。在“双创小组”的攻关下,据统计,目前海通时代育苗中心已形成年供种苗4500万株、可供3万亩次大田种植的蔬菜育苗能力,并依托全自动育苗流水线实现了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鲜食毛豆”这款宁波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据了解,在传统种植毛豆模式中,光采收一项就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在海通时代的千亩示范基地里,历经10余年技术研发和交流合作创新打造的5.0版本自动毛豆采收机下地投入使用,毛豆种植从耕地、开沟到采摘、运输的全流程均已实现机械化。“这一台机器每小时可以采收3亩、约1.8吨毛豆,相当于100名工人同时采摘。”海通时代技术负责人介绍,毛豆采收机自动采摘不仅节约成本,高效采摘也能压缩采摘时间,更大程度保留产品新鲜度。
今年5月,海通时代还成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宁波市劳模、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毛培成为领衔人,工作室专注于果蔬领域科技创新,现有核心骨干成员9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并由盖钧镒、李培武、方真、甘延太等4名中外院士定向把脉,共同引领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获评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对我们激励很大,创新是久久为功的事情,我们将持续发力,让‘一颗毛豆的故事’变成更多果蔬的故事。”毛培成表示,接下来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的规模和影响力,努力完善创新平台和激励机制,着力研发一系列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相关的新型产品,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贡献职工创新力量。
记者李凡 通讯员张越报道
近日,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时代”)在宁波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创新交流活动中获评市级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获评该荣誉的农业企业,海通时代历来重视开展“四技”“五小”等职工创新活动,鼓励职工在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中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创新工作对于农业行业而言至关重要。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海通时代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慈溪市龙山镇拥有核心基地1185亩,集果蔬种植、种苗培育、农产品配送、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智慧农业与农业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对于我们这样一家综合性农业企业来说,时时都要保持‘敢为人先’的姿态,引领农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抱着“在生产线上创新”的基本逻辑,海通时代的“创新之种”也在田间地头萌芽了。一支旨在提升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的“双创小组”组建成功,“组长”由海通时代董事长“挂帅”,“组员”则引进吸收了大量农业专技人才。在“双创小组”的攻关下,据统计,目前海通时代育苗中心已形成年供种苗4500万株、可供3万亩次大田种植的蔬菜育苗能力,并依托全自动育苗流水线实现了育苗机械化和标准化。
值得一提的是“鲜食毛豆”这款宁波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作物。据了解,在传统种植毛豆模式中,光采收一项就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在海通时代的千亩示范基地里,历经10余年技术研发和交流合作创新打造的5.0版本自动毛豆采收机下地投入使用,毛豆种植从耕地、开沟到采摘、运输的全流程均已实现机械化。“这一台机器每小时可以采收3亩、约1.8吨毛豆,相当于100名工人同时采摘。”海通时代技术负责人介绍,毛豆采收机自动采摘不仅节约成本,高效采摘也能压缩采摘时间,更大程度保留产品新鲜度。
今年5月,海通时代还成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宁波市劳模、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毛培成为领衔人,工作室专注于果蔬领域科技创新,现有核心骨干成员9名,其中高级农艺师2名,并由盖钧镒、李培武、方真、甘延太等4名中外院士定向把脉,共同引领建设协同创新体系。
“获评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对我们激励很大,创新是久久为功的事情,我们将持续发力,让‘一颗毛豆的故事’变成更多果蔬的故事。”毛培成表示,接下来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的规模和影响力,努力完善创新平台和激励机制,着力研发一系列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相关的新型产品,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贡献职工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