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新”:
一项变电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创新技术,它实现了不停电“一键式”注油,克服了以往需停电补油或不停电手工倒油的弊端,将检修过程由4小时压缩为20分钟,提升了电力设备维护的效率、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升级,为行业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记者邹伟锋报道 稳重的外表、并不魁梧的身材、眉宇间透露出值得信赖……这是全国劳模、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四级专家曹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平凡而卓越的电力工程师,将匠人的精神倾泄在点点滴滴的岁月中,在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凭借对技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探索,精湛检修展匠心,在行业内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1978年出生的曹辉,是温州人,1998年入职国网温州供电公司。2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变电检修一线,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是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力行业的十几个工种中,变电检修工是比较辛苦且高危的工种之一,通常被称为供电设备的“医生”。曹辉认为,作为检修工一定要坚持“吃穿住行”,“‘吃’指的是能吃苦,‘穿’是要为自己穿上本事这套‘衣服’,‘住’便是要心怀感恩,住在正能量的屋中,‘行’则是要去行动、重实践。”在一次次实践中,曹辉逐渐成长为公司内专家级电力“医生”,完成重大保电任务90余次,消除设备缺陷2600余项。他远赴西藏那曲参与电网建设帮扶工作,完成攻坚为藏区送去光明。先后荣获全国劳模、浙江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温州好人等荣誉。
2012年,以曹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对此他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工作室成立后,我熬了好几个通宵,把自己20多年来积累的检修技巧、工作经验形成文字,整理成册,交给每一个年轻的接力者,希望能有所帮助。”在曹辉用心经营下,工作室成功取得100余项创新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在国家电网、华东地区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4项,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其工作室被命名为“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能干的徒弟,看到自己30多名徒弟先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能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曹辉说。
在传统的变电断路器维护作业中,液压操作机构的注油过程往往需要断电进行。而长时间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还可能因设备长时间脱离运行状态而增加电网运行的风险。
面对这一难题,曹辉没有退缩,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技术创新的契机。他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自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解决方案的追求。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试验,曹辉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这一装置巧妙地解决了在设备带电状态下安全、高效地进行液压油加注的难题。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和特制的注油嘴设计,实现了在不中断电力供应的前提下,精准控制液压油的注入量和速度,有效避免了因注油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短了变电检修维护时间,更显著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行业标杆。
如今,在曹辉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发扬岗位创新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不仅在带电注油装置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还探索出了断路器弹簧“六拆四装”工作法、局放整治“八步工作法”等一系列快速检修工法。这些工法简化了变电检修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变电检修质的飞跃。曹辉表示,未来也将继续聚焦电力设备检修维护的智能化、高效化,探索更多前沿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的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独具匠“新”:
一项变电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创新技术,它实现了不停电“一键式”注油,克服了以往需停电补油或不停电手工倒油的弊端,将检修过程由4小时压缩为20分钟,提升了电力设备维护的效率、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升级,为行业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记者邹伟锋报道 稳重的外表、并不魁梧的身材、眉宇间透露出值得信赖……这是全国劳模、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四级专家曹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平凡而卓越的电力工程师,将匠人的精神倾泄在点点滴滴的岁月中,在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凭借对技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探索,精湛检修展匠心,在行业内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1978年出生的曹辉,是温州人,1998年入职国网温州供电公司。2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变电检修一线,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是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力行业的十几个工种中,变电检修工是比较辛苦且高危的工种之一,通常被称为供电设备的“医生”。曹辉认为,作为检修工一定要坚持“吃穿住行”,“‘吃’指的是能吃苦,‘穿’是要为自己穿上本事这套‘衣服’,‘住’便是要心怀感恩,住在正能量的屋中,‘行’则是要去行动、重实践。”在一次次实践中,曹辉逐渐成长为公司内专家级电力“医生”,完成重大保电任务90余次,消除设备缺陷2600余项。他远赴西藏那曲参与电网建设帮扶工作,完成攻坚为藏区送去光明。先后荣获全国劳模、浙江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温州好人等荣誉。
2012年,以曹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对此他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工作室成立后,我熬了好几个通宵,把自己20多年来积累的检修技巧、工作经验形成文字,整理成册,交给每一个年轻的接力者,希望能有所帮助。”在曹辉用心经营下,工作室成功取得100余项创新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在国家电网、华东地区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4项,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其工作室被命名为“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能干的徒弟,看到自己30多名徒弟先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能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曹辉说。
在传统的变电断路器维护作业中,液压操作机构的注油过程往往需要断电进行。而长时间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还可能因设备长时间脱离运行状态而增加电网运行的风险。
面对这一难题,曹辉没有退缩,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技术创新的契机。他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自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解决方案的追求。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试验,曹辉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这一装置巧妙地解决了在设备带电状态下安全、高效地进行液压油加注的难题。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和特制的注油嘴设计,实现了在不中断电力供应的前提下,精准控制液压油的注入量和速度,有效避免了因注油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短了变电检修维护时间,更显著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行业标杆。
如今,在曹辉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发扬岗位创新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不仅在带电注油装置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还探索出了断路器弹簧“六拆四装”工作法、局放整治“八步工作法”等一系列快速检修工法。这些工法简化了变电检修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变电检修质的飞跃。曹辉表示,未来也将继续聚焦电力设备检修维护的智能化、高效化,探索更多前沿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的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独具匠“新”:
一项变电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创新技术,它实现了不停电“一键式”注油,克服了以往需停电补油或不停电手工倒油的弊端,将检修过程由4小时压缩为20分钟,提升了电力设备维护的效率、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升级,为行业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记者邹伟锋报道 稳重的外表、并不魁梧的身材、眉宇间透露出值得信赖……这是全国劳模、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四级专家曹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平凡而卓越的电力工程师,将匠人的精神倾泄在点点滴滴的岁月中,在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凭借对技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探索,精湛检修展匠心,在行业内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1978年出生的曹辉,是温州人,1998年入职国网温州供电公司。2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变电检修一线,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是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力行业的十几个工种中,变电检修工是比较辛苦且高危的工种之一,通常被称为供电设备的“医生”。曹辉认为,作为检修工一定要坚持“吃穿住行”,“‘吃’指的是能吃苦,‘穿’是要为自己穿上本事这套‘衣服’,‘住’便是要心怀感恩,住在正能量的屋中,‘行’则是要去行动、重实践。”在一次次实践中,曹辉逐渐成长为公司内专家级电力“医生”,完成重大保电任务90余次,消除设备缺陷2600余项。他远赴西藏那曲参与电网建设帮扶工作,完成攻坚为藏区送去光明。先后荣获全国劳模、浙江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温州好人等荣誉。
2012年,以曹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对此他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工作室成立后,我熬了好几个通宵,把自己20多年来积累的检修技巧、工作经验形成文字,整理成册,交给每一个年轻的接力者,希望能有所帮助。”在曹辉用心经营下,工作室成功取得100余项创新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在国家电网、华东地区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4项,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其工作室被命名为“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能干的徒弟,看到自己30多名徒弟先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能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曹辉说。
在传统的变电断路器维护作业中,液压操作机构的注油过程往往需要断电进行。而长时间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还可能因设备长时间脱离运行状态而增加电网运行的风险。
面对这一难题,曹辉没有退缩,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技术创新的契机。他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自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解决方案的追求。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试验,曹辉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这一装置巧妙地解决了在设备带电状态下安全、高效地进行液压油加注的难题。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和特制的注油嘴设计,实现了在不中断电力供应的前提下,精准控制液压油的注入量和速度,有效避免了因注油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短了变电检修维护时间,更显著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行业标杆。
如今,在曹辉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发扬岗位创新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不仅在带电注油装置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还探索出了断路器弹簧“六拆四装”工作法、局放整治“八步工作法”等一系列快速检修工法。这些工法简化了变电检修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变电检修质的飞跃。曹辉表示,未来也将继续聚焦电力设备检修维护的智能化、高效化,探索更多前沿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的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独具匠“新”:
一项变电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创新技术,它实现了不停电“一键式”注油,克服了以往需停电补油或不停电手工倒油的弊端,将检修过程由4小时压缩为20分钟,提升了电力设备维护的效率、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升级,为行业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记者邹伟锋报道 稳重的外表、并不魁梧的身材、眉宇间透露出值得信赖……这是全国劳模、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四级专家曹辉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位平凡而卓越的电力工程师,将匠人的精神倾泄在点点滴滴的岁月中,在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凭借对技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懈探索,精湛检修展匠心,在行业内树立了岗位创新的标杆。
1978年出生的曹辉,是温州人,1998年入职国网温州供电公司。2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变电检修一线,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变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是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力行业的十几个工种中,变电检修工是比较辛苦且高危的工种之一,通常被称为供电设备的“医生”。曹辉认为,作为检修工一定要坚持“吃穿住行”,“‘吃’指的是能吃苦,‘穿’是要为自己穿上本事这套‘衣服’,‘住’便是要心怀感恩,住在正能量的屋中,‘行’则是要去行动、重实践。”在一次次实践中,曹辉逐渐成长为公司内专家级电力“医生”,完成重大保电任务90余次,消除设备缺陷2600余项。他远赴西藏那曲参与电网建设帮扶工作,完成攻坚为藏区送去光明。先后荣获全国劳模、浙江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温州好人等荣誉。
2012年,以曹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对此他既感到自豪,也感到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工作室成立后,我熬了好几个通宵,把自己20多年来积累的检修技巧、工作经验形成文字,整理成册,交给每一个年轻的接力者,希望能有所帮助。”在曹辉用心经营下,工作室成功取得100余项创新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在国家电网、华东地区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4项,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其工作室被命名为“长三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能干的徒弟,看到自己30多名徒弟先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能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曹辉说。
在传统的变电断路器维护作业中,液压操作机构的注油过程往往需要断电进行。而长时间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还可能因设备长时间脱离运行状态而增加电网运行的风险。
面对这一难题,曹辉没有退缩,而是将其视为一次技术创新的契机。他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自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解决方案的追求。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试验,曹辉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带电注油装置。这一装置巧妙地解决了在设备带电状态下安全、高效地进行液压油加注的难题。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和特制的注油嘴设计,实现了在不中断电力供应的前提下,精准控制液压油的注入量和速度,有效避免了因注油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短了变电检修维护时间,更显著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行业标杆。
如今,在曹辉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发扬岗位创新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不仅在带电注油装置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还探索出了断路器弹簧“六拆四装”工作法、局放整治“八步工作法”等一系列快速检修工法。这些工法简化了变电检修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变电检修质的飞跃。曹辉表示,未来也将继续聚焦电力设备检修维护的智能化、高效化,探索更多前沿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为实现绿色、低碳、智能的能源转型贡献力量。